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

100學年度第2學期 三年級畢業考 國防通識重點


戰爭的原因
牡丹社之役,人入侵,清朝才開始重視台灣,西元1885年(清光緒11年)台灣正式建省劉銘傳調任首任台灣巡撫
牡丹社日本首次對外用兵,也埋下日後奪取台灣的伏筆
西元1894年,日本藉口東學黨之亂,出兵朝鮮,擊潰清朝陸軍、擊潰北洋艦隊,使稱「甲午戰爭」
西元1895年3月,雙方代表李鴻章伊藤博文日本馬關簽訂「中日馬關條約」
※清代區分原住民為「熟番」、「歸化生番」及「生番」等3類,「熟番」只服從正立有像政府繳餉者;「歸化生番」只與通事有交易關係者;「生番」指從未發生任何關係者。
西元1895年,成立「臺彎民主國」,建立「永清」,定「藍地黃虎」為國旗,並公推台灣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
臺灣義勇兵除兵勇外,尚有黑旗軍、義勇軍,總計參戰人數約略3萬5千人。
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,總兵力約達8萬餘人
西元1945年(民國34年)8月,開羅會議宣言,將臺灣歸還中國
臺灣運動,可區分為武力戰鬥及非武力等方式抗
西元1895年5月29日軍陸軍中將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登陸澳底
辜顯榮引導軍隊於西元1895年6月7日進入臺北城。
※黑旗將軍劉永福
臺灣民主國歷時4個月
林小貓又名林少貓,與簡大獅柯鐵虎臺灣人讚譽稱為「抗三猛」
苗栗大湖烈士羅福星
余清芳事件,又名西來庵事件、噍吧哖事件
1895年5月30日 清李經方於基隆港橫濱號日本樺山資紀簽署交接臺灣文據
波灣戰爭
一、戰爭起因
1.歷史糾葛
中東素有「世界火藥庫」之稱
2.種族歧視
3.宗教糾紛
中東是世界三大宗教─猶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。
(1)猶太教與回教之爭:
兩教之共同先祖為亞伯拉罕,後因教義不同,演變成宗教之爭
(2)回教之遜尼派什葉派之爭
戰爭發生原因很多,最重要之因素為教派不同之爭
在兩戰爭中,伊朗什葉派伊拉克遜尼派
石油變成了現代工業的血液,波斯灣地區是壓送血液的心臟。
西元1991年的「波斯灣戰爭」,伊拉克突然出兵攻佔科威特


第一次波灣戰爭
第二次波灣戰爭
戰爭目標
1.光復科威特
3.孤立海珊政策
4.保護油田

國際支持
獲聯合國支持

     
F117隱形戰機
1.數位化系統整合
2.大量運用衛星科技
3.武器更具殺傷力
4.精準炸彈比率大幅提昇
非軍事任務
1.恢復科威特政權
1.建立伊拉克民主政府


第一次波灣戰爭
第二次波灣戰爭
發起時間
全程
1991/1/17~1991/2/2844

發起方式
1.戰略轟炸
2.制空權
3.戰場準備

參與國
多國聯軍
美英聯軍
西元1991/1/18 伊拉克用飛毛腿導彈襲擊以色列
西元2002/1/29 總統布希在911攻擊後首度發表國情咨文中,將伊拉克伊朗北韓稱為「邪惡軸心」
西元2003/3/20 斬首行動(空襲作戰)聯軍的地面攻擊正式開始(兵分四路)
西元2003/12/15 海珊就逮。
生化武器是2003 戰爭開始的原因。
西元1991年波灣戰爭,伊拉克有錯在先,美國是主持「正義」的義戰之師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